了解船舶历史 传承中国文化——船海学院举办“船舶发展史”知识讲座
50
2012年04月24日 00:00 点击:[]

4月20日下午4:00,由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顿贺教授主讲的以“听故事知典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在畅海楼7203教室开讲。莅临此次讲座的有船海学院党总支书记杨鹄老师、船体教研室何志标老师以及11级辅导员王超敏老师。

顿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多年致力于船舶发展史的研究,是国内外业界著名的专家学者。

在现场一百多名同学的掌声中,顿教授慢步走上讲台,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今天讲座的主题,紧接着讲座正式开始。

贺顿教授首先从我国历史讲起,先提到了古代中国的水稻,数学,否定了水稻是由日本传入中国、西方数学起步比中国早等观点。随后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引伸到中国船舶的发展史,批驳了国外普遍流传的“中国不是造船大国”的错误观念。接着引入正题“中国古代造船业对世界的贡献与影响”。中国拥有长达2万多公里的海岸线,接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铸就的中国海洋文化、船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流传长久,经久不衰。早在石器时代就有“窾木而渡”,“腰舟过河”的典故,到后来进入文明时代发展成山羊皮筏子,竹筏等运载工具,船舶初见雏形。隋唐宋则是船舶发展的高峰期,各种船只为交通、军事、商业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为其他各民族的船舶发展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

中国古人的汗水与智慧均在船舶上得到了完整的体现,船舶的发展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文明的结晶。每当讲到精彩的部分时,顿教授都会附上自己创作的小诗,“一代汉武都长安,昆明池上泛楼船”反映了古代君主泛舟湖上的惬意景象,“一橹抵三桨,邀君逛水乡”体现了船舶动力发展的巨大飞跃。接下来顿教授给同学们观看了许多出土于中国古代遗址的船舶文物图片,充分证明了中国从古以来就是一个造船大国。并意味深长地告诉同学们要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而且希望同学们能够自己去探寻船舶文化的意义,现场的同学们都表示对中国船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讲座在欢快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六点,在全场同学的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仍在讨论着顿教授讲授的内容。(船海学院)


关闭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官方抖音
  • 访客预约

    访客预约
  • 魅力船院

Baidu
map